中国·(yaxin000cnm)亚星股份有限公司-Official website

科大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第八届青科大年度人物】孙晓岩:深耕过程系统工程领域 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作者:报社 来源:报社 责任编辑:吕艳萍终审:李鲲鹏 点击: 日期:2025-10-17

孙晓岩,化工学院教授,现任山东省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工业软件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和过程系统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过程系统工程、工业过程智能化与信息化、工业软件、面板级高纯化学品制造等研发。主持工信部重大攻关计划项目2项和子课题1项,山东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项目1项以及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近3年合同经费3000余万元,到账经费1600余万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编写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

以赛促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任教以来,孙晓岩教授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讲授化工原理、过程分析与综合、过程系统工程、过程仿真、化工过程、计算机基础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重视材料更新、方法引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生产、学术前沿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更能领略学科前沿之魅力。

作为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我校联络人和负责人,连续7年组织500余名学生参加该赛事。该赛事是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的全国性比赛,是国内大学生化工设计领域顶级赛事。近年来,组织相关老师、专家精心指导学生团队,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作品制作和展示,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获得全国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20余项,极大提高了我校化工专业大学生专业素质水平以及化工实践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打下深厚基础。通过学科竞赛,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10余名学生通过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评赛事专项保研资格,保研院校遍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水平高校,20余名学生进入万华化学集团、中石化等石油化工头部企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该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同专业班级前茅,考研率高达78%。孙晓岩老师多次获评yaxin000cnm亚星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楷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传承科学家精神,助科技自立自强

孙晓岩所在的化工学院过程系统工程教研室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产学研”合作。作为教研室主任,他带领团队长期深入企业一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创新人才,发挥化工学科服务社会的优势,努力攻克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团队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他亲自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难题,开展针对性的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系统工程教研室获2024年“青岛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此外,他积极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近年来,与中石化、中石油、石化盈科、齐鲁石化、山东亘元、滨州裕能等知名企业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合同经费3000余万元,成果转化2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1亿元/年。在工业软件、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研发出了多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2024年,在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和区域人才项目的支持下,和滨州裕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面板显示用NMP连续生产工艺打破国外厂商垄断,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和社会服务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攻克技术瓶颈

近年来,孙晓岩教授基于十余年的工业软件领域研究基础,获批承担了2项国家工信部重大攻关项目,重点攻关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流程模拟软件”“RTO实时优化软件”“基础物性数据库”等3项核心工业软件研发,突破核心算法、数据结构、在线计算等20余项关键技术,着力解决石化领域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

目前,孙晓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石化、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国产通用流程模拟软件OPEN和PC-data基础物性数据库已经在国内30余家设计院、研究院和高校进行推广应用,并服务了50余套装置的模拟优化,企业年利润提升近亿元。两项技术成果有力推动了国内工业软件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融通,助力传统石化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复杂形势下对保障能源安全以及石化生产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孙晓岩教授以对化工领域的赤诚与坚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赛道上不断前进。他深耕工业软件破“卡脖子”困局,以赛促教育行业英才,推动产学研融合创实效,用技术成果为企业增效益、为国家强底气,为化工领域输送鲜活力量。未来,他将在过程系统工程创新、工业软件自主研发、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更多青科大力量,书写更多教学与科研同辉、创新与产业共进的新篇章。

综合新闻
  • 崂山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 四方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 高密校区: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 济南校区: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 教科产融合学院(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中国·(yaxin000cnm)亚星股份有限公司-Official website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