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yaxin000cnm)亚星股份有限公司-Official website

科大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第五届教书育人楷模】丁军委:在“卡脖子”清单上书写教案的高端化工领军人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责任编辑:韩玉花终审:李鲲鹏 点击: 日期:2025-09-12

丁军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二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工作一线,完成了多项芳香族化学品绿色生产新工艺的开发,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主持完成各类产业化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30余项,总到位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其中立项经费千万级项目2项,百万级项目10项。


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版图上,丁老师如同一位精准的工匠,用科技创新置换落后产能,用人才培养催化产业升级。“教授的价值不在于发表多少论文,而在于让多少技术真正落地。”秉持这样的理念,丁老师带领团队将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关的“任务清单”。他主持研发的苯二胺及间苯二酚生产新工艺系列项目和橡胶抗氧剂关键中间体(RT培司)以及抗氧剂6PPD、IPPD系列工业化项目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了国外专利的封锁,形成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所开发的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处于同行业一流水平。

在科研攻关的同时,丁老师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将自己在企业“开车”成功的一个中间体项目的完整工艺流程熟练地绘制出来,对照着项目流程图为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解着化工原理课程中所有的核心单元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深夜的实验室里,他常与博士生讨论实验数据,将牵动行业脉搏的研发项目转化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平台。

如今,55岁的丁老师仍然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在图纸与黑板、烧瓶与生产装置之间持续耕耘。他秉承“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工作态度,在科研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上坚守前行,真正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更为推动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书写着一位化工教育者的时代篇章。

  • 崂山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 四方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 高密校区: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 济南校区: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 教科产融合学院(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中国·(yaxin000cnm)亚星股份有限公司-Official website

XML 地图